1904年五月,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隆重举办。这场盛会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、参与国家最多的展览之一,有数十个国家纷纷派出代表团参展,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大清帝国。
在这次博览会上,中国代表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,包括戏剧表演、书法艺术、武术表演等极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品。此外,最引人注目的还有四幅由美国著名油画家凯瑟琳·卡尔精心绘制的慈禧太后肖像画,成为博览会上的焦点展品之一。
参加博览会的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,许多人多少都听闻过慈禧太后的名字——那个因一己之力影响了半个中国命运的女人,但真正见过她容貌的人却寥寥无几。因此,这四幅栩栩如生的肖像首次让许多观众直面这位历史人物,画中慈禧的形象引发了在场众人的震惊和热议。
他们震惊的原因并非因为慈禧的容貌有多美丽,而是她身穿的华丽服饰和奢华装饰令人瞠目结舌。据史料记载,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气度,慈禧在绘画时特意穿上了她最为珍贵华丽的服饰和珠宝饰品。每一件饰品和衣物的价值都足以让数百人过上安稳一生。
展开剩余89%更令人惊讶的是,按照当时清朝的俸禄制度,慈禧一年的袜子开销就相当于一个县令整整两百年的工资,这个数字令人难以想象。
袜子,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物件,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虽经历千年发展,袜子的基本形态变化甚微。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,袜子的材质和款式并无太大差异。但在慈禧眼中,袜子绝非普通之物,须得精致考究。
慈禧本人拥有一双被誉为“天足”的美足,她对脚部的保养极为讲究。因此,她对自己的鞋袜提出极高要求。据史料记载,她所穿的袜子选用的是来自“丝绸之府”杭州的顶级纯白软绸,这种绸布质地柔软,吸汗保暖,却因丝绸缺乏弹性,制作难度极高。
制作这些袜子需要最优秀的裁缝按照慈禧的脚型量身定制,而定制完成后,还需宫中技艺精湛的绣娘手工绣制精美图案。绣花完成后还得呈交慈禧审阅,得到她的认可后才算正式完成。
从杭州的丝绸进贡,到裁缝量体裁衣,再到绣娘细致绣花,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。单单制作一双袜子,便要动用几十人花费数日甚至十余天的心血。
而这双堪称艺术品的袜子,在慈禧看来却是一次性用品,穿过一次即丢弃,绝不会反复使用。
如此一来,慈禧仅在袜子上的年度花费就高达数万两白银。清朝末年,一个正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仅有四十五两银子,加上禄米若干。按此计算,一个县令必须废寝忘食、二百年如一日地工作,才能挣得慈禧一年穿袜子的费用。
从慈禧二十六岁成为皇太后起至七十三岁去世,她穿着这种奢华袜子整整四十七年。按年均一万两银子的花费计算,这四十七年里仅袜子一项,慈禧就耗费了约四十七万两白银,相当于一艘北洋水师军舰的造价。
然而,这些奢侈花费仅仅是她日常花销中的冰山一角。除袜子之外,她的鞋子更加奢华且复杂。
在现代,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奢侈鞋早已屡见不鲜,但无论古今,慈禧的鞋都以其极致的精致和奢华名列前茅。
慈禧对鞋的要求极为苛刻,依据不同场合、活动、天气和节日,她都会选择不同款式的鞋子。在她的寝宫中,收藏了数百双风格各异、造型精美的鞋子。
这些鞋子无一例外都极尽奢华,从耗费数十名绣娘数月纯手工绣制的名贵绣鞋,到用金丝编织的朝鞋,再到镶嵌宝石的花盆鞋,无不彰显着极致的奢侈与富丽。
有时,慈禧甚至舍弃舒适,只追求鞋子的华丽和气派。
据晚清史料记载,慈禧七十寿辰时,袁世凯特意献上了一双镶嵌五百颗顶级珍珠的花盆鞋作为寿礼。
当时每颗佳品珍珠价值数百至上千两白银,整双鞋的制作成本约达七十万两白银。
尽管如此,这双奢华的寿礼鞋仍不过是慈禧庞大鞋库中的普通成员。其他鞋子虽然不及此鞋奢华,但每双造价亦在数万两白银以上。
初步估算,慈禧在鞋子上的花费已达千万两白银。
当然,鞋袜和服饰的花费相比她对珠宝的痴迷,仍是九牛一毛。
作为一国之主,慈禧一生对珠宝的热爱近乎狂热。
据民国文人徐珂所著《清稗类钞》记载,慈禧的珠宝收藏存放于专门的库房内,共有三千余箱,每箱藏有数百件珍贵首饰,珠宝数量达数十万件,价值无从计量。
为便于管理,慈禧专门派遣人员为每件珠宝建立详细的档案,明确标注收藏位置,方便她随时佩戴。
绝大部分珠宝均为各地官员进贡,因数量庞大,95%以上的珠宝慈禧本人从未亲眼见过,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珠宝的痴迷。
除了珍珠、宝石,慈禧还钟爱珠宝制成的饰品,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她的珍珠披肩和传世夜明珠。
珍珠披肩的来历已不可考,有说是咸丰皇帝赐予,也有说是权臣献给她的礼物。
这件披肩由3500颗大小均匀、光滑圆润的顶级珍珠精织而成,每颗珍珠均为极品。
其稀世珍贵令慈禧只在会见重要宾客或重大场合时穿戴一次。
而慈禧的那颗夜明珠则是人类目前所发现最大、最圆润的天然夜明珠,重达728.28克拉,价值逾千万两白银,与整个北洋舰队价值相当。
仅这两件宝物的总价值就惊人地达到了两千万两白银。
加上前述的鞋袜和其他珠宝,慈禧仅在这些奢侈品上的花费就已突破亿元白银。
除此之外,她收藏的数千件名贵衣物、寝宫内琳琅满目的珍贵陈设,以及举办的多次盛大寿宴,每一项花费背后都是巨额白银的堆积。
资料显示,慈禧成为皇太后的每日开销高达四万两白银,全年开销超过一千四百六十万两白银。她掌权长达四十七年,累计开销高达六亿八千多万两白银,折合今日人民币约一万亿元。
这无疑是全国财富为一人之奢侈所倾注的惊人数字。
作为晚清唯一实权者,慈禧的奢靡远不止金钱支出,耗费的人力更为震撼。
为满足其对服饰的极致追求,慈禧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专门设立了“服饰工厂”,集养蚕、织布、裁缝于一体。该工厂拥有近千名专职人员,牵涉上万人次的多行业专家。
饮食方面,慈禧一顿普通的早饭或午饭需上一百道菜,每一道菜均为慈禧亲自挑选,食材、烹饪方式、厨师均有严格把控。
慈禧身边的女官裕德龄在《清宫二年记》中记载:“太后对饮食的了解极为深厚,许多当代美食专家见了恐怕都会感到惊讶。”
虽然有人质疑此言过誉,但不可否认慈禧对美食有非凡的鉴赏力。她尤其喜爱白斩鸡,几乎每餐必备。
为确保口味,鸡的养殖到宰杀均由专人负责,专供慈禧享用。
鸭、鹅、猪、牛、羊甚至蔬菜、大米等食材均遵循相同的标准,确保慈禧餐桌的极致品质。
如此精细的饮食背后,是全国数十万农畜牧业从业人员和顶尖厨师的共同努力。
居住方面,慈禧享用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、最豪
发布于:天津市长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